期货配资直播 海博思创IPO:与矿锘、博斯格关系复杂,科创成色差,高负债率亟待上市补血
文章 | 宝剑期货配资直播
编辑 | 笔谈
导语:海博思创的研发强度、财务状况与复杂的关联关系是其IPO面临的三大挑战。海博思创曾与上海矿锘科技设立合资公司厦门莱特海博,以期开拓本地储能项目,但一年多后即宣布退出,合作未达预期。同时,上海矿锘科技对海博思创的质保金逾期,显示回款风险。此外,与南通博斯格科技的关系则因缺乏透明度而显得扑朔迷离。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海博思创的上市进程,仍需公司与保荐机构进行深入核查。
矿锘科技逾期回款,关联交易或存隐忧
海博思创2023年6月提交科创板IPO招股书。公司主营业务是储能业务,在国内电化学储能系统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海博思创的储能系统收入分别为2.4亿元、6.53亿元、24.56亿元,2020-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9.27%。
公司今年4月回复交易所问询函的公告显示,主营产品储能系统2022年度的获客方式包括招投标、商务谈判、竞争性谈判,商务谈判方式获得的第三大客户是上海矿锘科技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上海矿锘科技2021年成立,参保员工仅两人,但很快却获得了海博思创的青睐,成为发行人的大客户。2022年度海博思创对上海矿锘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规模是3902万元,占当年总营收的1.49%。上海矿锘科技的法定代表人是何敏萧。
海博思创还在2022年9月和上海矿锘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了厦门莱特海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解释是为了“便于开拓本地储能项目,并进一步提升产品销售能力”,显示公司当时比较看好和上海矿锘科技的合作前景。双方可能构成关联方关系,交易存在关联方交易的可能性。
但今年4月,发行人和审计机构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回复交易所问询函的公告透露,截至2023年末,上海矿锘科技对海博思创的质保金出现逾期,逾期金额220万元,占比超过21%,在质保金逾期的主要客户名单上高居第二。公告披露的最新进展是到2024年2月末,质保金逾期的前五大客户中,第一大、第五大客户的付款均全部收回,第四大质保金逾期客户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抵账流程已在推动”,仅上海矿锘科技等两家公司仍未取得明显进展。
厦门莱特海博成立仅仅一年多,企查查显示的最新进展是今年5月中旬,海博思创退出厦门莱特海博,公司体制也从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厦门莱特海博科技有限公司”。显示双方合作很可能没有达到2022年时的预期。
神秘的南通博格斯“负责人”
但双方的关联关系可能没有完全中断,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公告显示,2023年,海博思创向南通博斯格科技有限公司采购大量升压变流舱。企查查显示,南通博斯格科技的第三大股东是厦门领创绿能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厦门领创绿能(有限合伙)出资95%的合伙人是海口夏悦咨询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也是何敏萧。
工商信息显示,南通博斯格科技2023年5月才成立,成立后很快成为海博思创的大供应商。公告显示,海博思创向南通博斯科技采购产品的主要原因是“南通博格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升压变流舱领域深耕多年,其产品推出后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发行人于2023年考核后认为南通博格斯科技有限公司的升压变流舱产品的质量及价格符合企业要求,故拓展其为新的升压变流舱供应商”。2023年度,海博思创向南通博斯格科技的采购额是2.4亿元。
南通博斯格科技的法定代表人、大股东南通博斯格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023年8月才成立)的控股股东都是卞乐长。南通博斯格科技的小股东强赤华持股5%。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到底是卞乐长、还是强赤华?还是厦门领创(有限合伙)的GP易时希?……需要企业做出更清晰的回复,这关乎合作关系的持续性以及回款的稳定性。
无论如何,招股书和其他公告对海博思创和卞乐长、何敏萧关系的披露不够全面。比如企查查还显示,卞乐长是厦门京圳达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最大出资人,出资比例95%。该基金留存的联系邮箱是30XXXX2605@qq.com。30XXXX2605@qq.com又是海南铄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联系邮箱。
审计机构回复交易所问询函的公告显示,海南铄米新能源是海博思创2022年度通过商务谈判获得的第四大客户,储能系统产品的采购额是3318万元。工商信息显示,海南铄米新能源的控股股东是谢夏冰。谢夏冰又是海口夏悦咨询的股东兼董事总经理——海口夏悦咨询的财务负责人何敏萧是上海矿锘科技的法定代表人。
需要留意的是,公开信息显示,还有一位同名同姓的“卞乐长”2019-2020年担任过新兴铸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经理。2020年,新兴铸管建设出现债务危机、诉讼缠身,多次被限制高消费和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位“卞乐长”2020年1月离职抽身,及时摆脱了债务问题和诉讼风险的连带影响。两位“卞乐长”是否是同一人?如果是,是否可能受到新兴铸管建设的诉讼影响?也有待海博思创、中泰证券的核实与澄清。
研发营收比跌至3%以下,发明专利远不及科创板要求
海博思创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比逐渐走低,2021年与2022年的研发费用分别占总营收的6.7%与3.5%。尽管总额满足上市条件,但研发费用占比2023年已下滑至2.55%,低于科创板5%的门槛。此外,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的发明专利仅30项,远不及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要求,即至少拥有50项发明专利。
科创板要求发行人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招股书显示,2021、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是5593万元、9410万元,相当于总营收的6.7%、3.5%。公司提交招股书两个月后,证监会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2023年修订)》,大幅度提高科创板IPO标准,支持“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可在科创板上市。
海博思创的研发费用总额符合要求,但研发费用占比较低。最新的2023年版财务数据显示去年研发费用是17856万元。由于营收增长更快,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下滑到2.55%,低于3%的参考值。
更麻烦的是,证监会今年再次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更加强调研发费用指标,鼓励符合“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8000万元以上”的硬科技企业科创板IPO。而海博思创近几年的研发费用占比不升反降。
海博思创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底,公司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有30项,“超过5项”,符合2022-2023年上半年的科创板IPO标准,保荐机构中泰证券据此认为发行人具备科创属性,符合科创板定位。
如果部分硬科技企业达不到研发费用的门槛,2023年8月发布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还提供了另一套标准,条款5是“形成核心技术和应用于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显然,海博思创的专利数量远低于去年新发布的科创板IPO企业参保要求。
负债率74%,亟待上市“补血”
一般来说,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60%是比较健康的状态。储能行业是重资产行业,海博思创的资产负债率更是比较高。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公司合并报表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4.58%、74.12%,高于招股书选择的大多数可比公司,后者中资产负债率最高的是南都电源、截至去年末是70.89%。海博思创回复交易所:公司2022年订单量大幅增长、预收的货款较多,期末合同负债金额大幅增长推高资产负债率。“在完成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后,发行人的偿债能力及流动性将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说,公司目前自身造血能力、降杠杆能力较弱,对外部股权融资的依赖度较高。
高负债率是企业IPO审核的重难点。例如,同样冲击科创板的另一家储能企业尚水智能,截至2022年末合并报表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6.28%。尚水智能解释称,由于一般采用“预收款—发货款—验收款—质保金”的销售结算模式,在产品验收并确认收入前,公司向客户收取的货款计入合同负债科目,因此导致公司流动负债占比较大。但今年6月,尚水智能IPO终止。
而且由于审核门槛提高、节奏放缓,企业冲击科创板成功的概率更小了。ifind显示,2023年下半年至今,科创板新上市公司只有33家,其中今年以来只有区区7家;这33家公司多数还是消化2022年12月-2023年3月审核过会的企业,只有5家企业是去年下半年之后过会的。
而且近期多家储能和动力电池领域企业IPO终止,为海博思创上市前景蒙上了阴影。继去年底蜂巢能源等储能企业IPO失败后,今年4月,数据中心储能电池龙头领域的龙头公司双登股份的创业板IPO终止;今年6月7日,深交所终止河北圣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板IPO的上市审核;6月11日,上交所终止对深圳市尚水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IPO审核。

海博思创“带病上市”的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期货配资直播。